5月3日至10日,2023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慶期間,大理非遺項目市集成為這場盛會里文化底蘊最為濃厚的存在。

劍川木雕、鶴慶銀器、白族扎染、大理三道茶、洱源雕梅……走進大理“三月街”民族節南國城密灣小鎮分會場的非遺市集,一項項非遺技藝在這里得到展示,一位位傳承人也在認真推介著各自的傳承項目,讓這份非遺的獨特魅力持續散發。
近年來,非遺技藝展示與“三月街”的活動開展一直緊密相連。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三月街”民族節期間,大理州專門開設了非遺市集專區,共邀請到21個非遺項目入駐,設立了18個展位充分展示大理非遺項目作品,同時還邀請各級非遺傳承人現場與觀眾進行互動,進一步推介和宣傳好云南非遺文化。

非遺市集上,劍川木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段四興在展臺上介紹著他的作品。如何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和認識木雕?經過不斷嘗試,段四興將好的創意與技藝相結合,讓古老的非遺文化煥發新的生機,通過與云南藝術學院合作,木雕文創產品應運而出,筆筒、茶盒、冰箱貼……劍川木雕開始在文創產品方向有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大理土陶、白族扎染、彝族刺繡、甲馬體驗……在白族布扎展臺,做布扎手藝近10年的張四代正在給游人推介著自己的作品!鞍鬃宀荚谴罄淼貐^一項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手工技藝,2009年白族布扎被列入第二批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弊鳛槟贻p一代的非遺傳承人,張四代也在不斷更新著自己的布扎技藝,在傳統的制作中不斷嘗試和創新,思考著如何讓非遺作品更加貼近生活。
除了家喻戶曉的“手藝活”,非遺市集上還有嘗不盡的非遺“味道”,賓川韭菜腌菜、洱源雕梅、永平杉陽臘腌菜……隨著“圍爐煮茶”的不斷火熱,白族三道茶、下關沱茶、大理茶等茶飲習俗也備受關注。在白族三道茶展臺,大理白族三道茶州級代表性傳承人董金香邊煮茶邊詳細介紹了白族三道茶的制作工序。董金香表示,從小受環境和家庭的耳濡目染,從15歲開始她就潛心研習三道茶。近年來,為了將白族三道茶更廣地推向市場,董金香一直從事白族三道茶體驗制作、培訓及歌舞表演,更好地提升三道茶的知名度。

據悉,2023年大理成功創建成為云南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目前,大理州擁有四級非遺項目723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8項,位列云南省第一;有四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344人,其中國家級12人,數量位居云南省前列。
近年來,大理傳統工藝工作站、劍川木雕、白族扎染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非遺館、綜合傳習中心、傳習所(點)、非遺工坊(傳承作坊)、非遺+旅游示范點相繼建成,非遺也更多地走進校園,走進了群眾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理之美”的一種打開方式,游客可以在暢游三月街的同時,感受非遺文化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