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云南新聞4月18日電 4月16日、17日,由云南演藝股份有限公司復排的經典民族史詩舞劇《阿詩瑪》在第八屆中國舞蹈節閉幕式獻禮演出后,在云南省大劇院進行兩場公演。

世紀的回響,攀躍云南民族經典新高峰
阿詩瑪,是云南民族文化藝術的一塊金色名片。大型民族史詩舞劇《阿詩瑪》取材于云南民間傳說,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撒尼民間古老敘事長詩《阿詩瑪》為素材而創作。
1992年,舞劇由云南省歌舞團(現云南演藝股份有限公司)首演。1993年舞劇《阿詩瑪》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云南省獲得的第一個“文華大獎”,同年5月大型民族舞劇《阿詩瑪》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榮譽。2020年,舞劇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舞臺藝術精品復排劇目,公司立馬組織了舞劇原創作班子及公司核心骨干編導、演員團隊開展了采風、排練等工作,在保留原舞段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新元素。經云南演藝股份有限公司復排的舞劇《阿詩瑪》于在2021年亮相第十六屆云南省新劇(節)目展演,并成功通過文旅部專家組驗收。2023年4月,舞劇精彩亮相中國第八屆舞蹈節閉幕式,為觀眾再次呈現一場饕餮的民族藝術盛宴。

在《中國舞劇》一書中,舞劇《阿詩瑪》被稱為中國舞劇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被譽為“東方的天鵝湖”“民族藝術的奇葩”。
薈聚民族精華,鑄就云南民族藝術里程碑
舞劇通過黑、綠、灰、紅、金、白、藍等7個不同色彩的舞段來以顏色暗喻情感,貫穿和融合多項國家級和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講述撒尼族(彝族的一個支系民族)姑娘阿詩瑪與阿黑、阿支之間的情感故事,以極盡純粹的舞蹈語言細致地塑造了阿詩瑪勤勞善良、敢于與強權抗爭的豐滿形象,也讓當下的觀眾更好地從民間文化中感知中國故事。

舞劇站在弘揚民族文化的高度,以開放的精神來繼承、借鑒、創造出富有民族個性的舞劇新形式,把流行于云、貴、川的主要彝族民間舞全部融入舞劇中,以彝族各支系最富風格韻味的舞蹈動律,展現民族風范、民族文化自信。
舞劇的音樂以濃郁的彝族民歌為主導,其中融入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樂器,劇中的每一個音符和旋律,都在滲透著云南民族文化的特色,無一不彰顯著舞劇的民俗化風格。
經典再現,續寫云南文藝事業發展新篇章
舞劇的最大亮點莫過于大量運用群舞造景、生情,以群舞隊形、風格服飾和動作語匯的豐富變幻,締造出各種惟妙惟肖的自然景物,黑色舞段里的石林與羊群,綠色舞段中的綠苗,白色舞段的白云,金色舞段里的牢籠和藍色舞段中的洪水……對景物的表現,對劇情的推動,完全是以肢體語言的方式描繪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片云片雨,其形象尤為鮮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相關負責人表示,相信在舞劇《阿詩瑪》這部經典民族藝術作品的引領和鼓舞下,云南省將創作出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精品力作,助推云南文藝事業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完)